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

镇巴县推行“4+1”招商新模式 精准破局激活力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交通区位存在劣势、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分散,在国家推行统一大市场的新形势下,该县打破传统招商既有思维,紧扣山区县特有的生态资源,围绕茶叶、中医药、腊肉等八大产业链,创新推行以产业链招商、资产招商、订单招商、飞地招商为主要内容,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组织与考核评价长效跟踪机制的“4+1”招商新模式,破解招商瓶颈,激发县域招商引资新活力。

锚定“链”上突破,筑牢产业根基。聚焦县域八大产业链,以“摸家底、找路子”为首要任务,深入剖析各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结合产业链关键堵点问题,按产业链分类绘制覆盖“优势环节、薄弱环节、断点缺项”全景图谱,实现产业链短板与潜力的可视化呈现,为精准招商提供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在此基础上,主动嵌入全国大市场,以各产业链省内前十强、全国前二十强企业为核心目标,系统研究企业产品体系、上下游供应链及市场布局,编制精准化产业链招商地图,明确招商目标地区,完善目标企业库与推介库。压实具体任务,推动产业链从“补链”向“强链”、“延链”升级。

盘活“沉睡”资源,释放存量价值。针对县域内闲置厂房、房屋、土地等资产,以“底数清、分类明、路径准”为目标,开展“地毯式”全方位摸底,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并组织行业部门、县域内重点企业代表人士进行座谈评估,为每一项闲置资产“量身定制”招商策略。秉持“全员参与资产推介、精准匹配产业项目、开放整合内外资源”理念,依托现有产业与企业资源,重点招引主导产业上下游关联项目,促进闲置资产“变废为宝”。镇巴县在闲置资产盘活中实行精准分类定责:厂房与房屋资产,由牵头部门联动配合部门按比例进行盘活;土地资产以牵头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与镇(街道)协同推进;农村资产则按镇(街道)属地范围均衡分摊,确保责任清晰、推进高效。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聚焦“企业所需”,赋能产业发展。结合亲商助企和企业遍访等常规工作,镇巴县主动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组织招商干部深入包联企业,精准摸排产业需求,全力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增加订单、打通销路,为企业创新创业、产业升级保驾护航。该活动覆盖全县除清洁能源产业外的7大产业招商范畴,通过政企协同发力,确保责任全覆盖,提高企业新增产值,以订单为纽带,实现“以商引商、以企促产”的良性循环。

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协同共赢。为破解区位、交通、生态等条件限制,镇巴县探索“共建共享”飞地招商模式,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资源整合与产业协作。一方面,在县域内部,各镇(街道)、各部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及时交流招商线索、行业动态与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区位、资源、产业布局等条件,灵活对接项目建设地,重点推进中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项目优先落地镇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际引进资金量按项目投资额进行界定,成效分成共享,激发内部招商活力。另一方面,积极联动外部资源,会同汉中市级园区、兄弟县区(园区)共享招商资讯,构建利益共享机制,联合策划实施投资促进活动。依托两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优惠政策,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承载空间,通过整体置换方式,建设镇巴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现代金融等“园中园”,同时承接对方绿色食药、生态康养等项目落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耦合、利益共享”的协作格局,推动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跟踪机制护航,确保项目“生根”。为避免“重招引、轻落地”问题,镇巴县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长效跟踪机制,构建“意向-协议-合同-落地”全流程管理体系。结合县域产业基础与招商线索摸排情况,该县建立意向项目、协议项目、合同项目“三张清单”动态管理体系,对近三年项目转换情况进行深度分析研判,找准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精准施策推动转化。通过“清单化管理、常态化跟踪、穿透式调度、精准化服务”,定期会商、跟踪督办、销号管理。同时,该县还探索建立了“4+1”招商新模式穿透式管理办法,与干部选拔、职级晋升、评优树模有机挂钩,全面激发全县上下形成重招商、抓落实、见成效的良好格局,实现招商引资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闭环运行,为镇巴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镇巴县将持续优化“4+1”招商模式,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不断提升招商精准度与实效性,谱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