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汉中日报】建强乡村治理生力军 锻造基层组织硬堡垒——镇巴县平安镇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村级班子处于农村工作一线,是党委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治理的重任。近年来,镇巴县平安镇坚持把村级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作为“练兵场”“点将台”,创新实施村级优秀年轻干部“优选计划”,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明显增强,村级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夯实责任抓储备,拓宽渠道主动“选人”

打破以往村级推荐的单一途径,全面落实包片领导和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识别、推荐力度,重点关注外出务工返乡能人、创业大学生、复退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严把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三关”。通过个别谈话、随机走访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情况,把符合要求者培养吸纳入党组织,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采取定向培养、主动联系等方式,把表现优秀的党员带头人、骨干分子吸纳到村两委班子、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中来,形成基层党组织的主力军。目前,全镇40岁以下、文化水平高的干部后备库入库149人,平均每村达20名以上,为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个一批”优结构,创新方式精准“用人”

优先选拔一批,坚持“公开、公正、平等、择优”原则,实行“三荐两考一公示”制度(即自我推荐、群众推荐、村党支部推荐,理论测试、电脑知识测试,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在村中选、机关派等多种方式,选硬配强村两委班子,打造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基层干部队伍。2016年以来,累计公开遴选23名优秀青年进入了村干部队伍。劝退启用一批,针对脱贫攻坚任务重、节奏快的特点,抓住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综合研判、及时研究、稳妥推进,2年内对7村6名年龄偏大、思路不清、工作迟缓、推动不力的村支书进行劝退,大胆启用表现优秀、有潜质的年轻后备干部;适时调整一批,结合班子建设需要以及每年综合目标考核,对村级班子进行研判,及时调整充实,使村级班子始终有人员、有活力,3年来共调整9次20名干部。

多措并举强保障,有效激励温情“留人” 

做实基本保障,足额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在保障村上2—2.5万元办公经费基础上,加大村干部考核表彰奖励力度,由年均3000元/村提高到了2.5万元/村;拓宽成长通道,优先选拔优秀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打通村干部身份、上升制约瓶颈,3名村干部先后招录为乡镇公务员,其中1人已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改善办公条件,大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筹资20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处,改扩建5处,3年内实现村级活动场所新建、维修全覆盖。

搭建平台强筋骨,基层一线实践“炼人”

创新开展四大活动,多平台锤炼干部,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开展“我是党员(干部)、有事请找我”活动,党员干部每人联系包扶30—50户群众,定期走访群众、梳理民意、搞好服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实现全镇常住3335户9964名群众帮扶全覆盖,极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开展领办一批好事实事活动,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在全面落实好规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引导党员群众通过共筹共商共建方式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全镇共组织党员群众筹资近100万元,办成了一批群众多年盼望解决而未解决的事情,班子在群众中威望不断提升;开展创办合作社带贫增收活动,村支部书记率先带头,及时领办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镇有合作社12家,其中村干部领办5家,共带动贫困户517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开展新民风建设活动,坚持常态整治滥办酒席和每季度召开道德评议会、院坝说事会相结合,通过党员带头、乡贤引领、村民自治方式,有效遏制攀比之风、送礼之风,及时评选“红黑榜”典型,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评比,不断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教育培训长才干,内外兼修用心“育人” 

牢牢把握关键点,制定系统化措施,抓好全过程、各环节跟踪培育。狠抓思想教育守初心,定期开展村干部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史,接受“红色洗礼”,补足精神之“钙”。加强业务培训强本领,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定期对村干部进行分级分批集中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年轻干部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定期对优秀年轻干部作用发挥情况进行阶段性考察研判,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查找差距,指导他们制订自我提升计划,对实绩突出、群众口碑好的优秀年轻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激励,对工作成效不明显、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规定时限内仍达不到要求、不能胜任者直接清退。目前,全镇7个村(社区)36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0岁,男女比例2:1,大专以上文化11人,班子整体配置合理、运转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