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汉中日报】打通老区经济大动脉激活城市发展新张力

图为西镇高速镇巴杨家河段  陈凯摄

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从古至今,它所产生、释放的效应和能量从未被忽略过。

拥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路,是革命老区镇巴人民多年的梦想和等待。12月16日,老区人民终于圆了梦:西乡县至镇巴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这不仅结束了镇巴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也让镇巴到汉中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至1.5小时。西镇高速通车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对全省来讲,即将如期实现全省“十三五”期间“县县通高速”的规划目标;对我市而言,实现了11县区高速全覆盖,它成为连接关天、成渝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南北大通道;对镇巴县来说,它宛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顺畅了经济发展的交通网络,为镇巴县带来一条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快速路,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生态景观路

“西镇高速通车了,沿途的秀丽风光美翻了。”在通车当天,网友“山南水北”在朋友圈晒出了照片。“行车在高速公路上,沿途山色景致不停掠过,平坦大道与莽莽群山辉映融合,中分带绿化搭配红叶石楠、大红花朱瑾等景观灌木,让人感受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体验。”

西镇高速是一条绿色环保之路,也是一条放松自我、拥抱自然的旅游之路。然而,项目选线初期,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便是:地质复杂、植被丰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地貌,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陕西高速集团西镇高速管理处始终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原则,项目路线基本沿泾洋河设线,大量采用纵向桥梁减少山体开挖。隧道遵循“零开挖”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防止桥面雨水直排进入河道污染水体,专门设计了桥面雨水集中、沉淀、处置于一体的雨水径流收集系统;隧道照明采用LED灯智能照明系统,服务区房建设施采用天然气和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利用再生资源,倡导清洁能源。同时针对路堤路堑边坡、截排水沟、弃渣场、中央分隔带及路基两侧绿化等进行专项设计,确保每处扰动地表均有针对性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K2+420-K4+835处原设计为一座特大桥,环评报告已通过评审,但管理处考虑该处位于午子山风景名胜区和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论证、比选,最终选定以特长隧道替代原有的特大桥方案,成功绕避了午子山风景名胜区和牧马河国家湿地公园2处生态环境敏感点。

“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对工程负责,也要对一水一草一木负责”管理处负责人王学礼说。“未来,西镇高速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也是我们遵循的原则。”

脱贫致富路

织密路网不仅意味着出行更方便,在区域发展中,出县高速“大动脉”、县镇村通畅“小血管”,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习惯,贯通着经济动脉,激活着城市的发展张力。

西镇高速作为镇巴县境内的第一条高速,从破土动工那天起便备受关注。

“以前,镇巴没有高速路时,出去招商总觉得有些底气不足。有时候客商过来考察,在西乡下了高速之后还要走很久的省道,再加上这段路弯道较多,招商环境不是很理想,所以很多客商考察完之后就没下文了。”镇巴县多年参与招商引资的一位工作人员感叹到。

可以说,建成后的西镇高速是一条“小康路”和“幸福路”。镇巴县资源丰富,历来是客商企业看中的一大宝地,但其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运输成本、时间及货车运价等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今,西镇高速公路补齐了该县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将有新跨越。它的建成通车,对加快境内矿产资源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流通速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秦巴山片区交通运输发展,促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现均衡发展将有深远影响。尤其是曾经的“短板”和“痛点”正在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健全的交通网络,正在拉大镇巴城市交通圈,可以预见:大好高项目纷至沓来,旅游产业蒸蒸日上,高等人才竞相争妍,特色农业走出“深闺”……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交通正在快速融入镇巴的致富蓝图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科技创新路

作为一条全线长达49.554km的高速公路,路线沿河布设、项目桥隧比高达91.8%,需要穿越泾洋河谷地34km无人区,面临无路(可利用便道)、无电、无信号、汛期压力大等困难;地形地质复杂、技术难度较大,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危岩、岩溶等不良地址发育;建设场地狭窄、施工组织困难,路线沿线基本无平坦场地,材料运输、便道保畅均是难题。

“2016年5月我到项目上,当时从镇巴县顺水而下,沿途察看项目建设环境,‘没路、没电、没信号’是最大的问题。”王学礼介绍,“回来后,我们开会研究,决定修路、拉电。耗资1.4亿元修建了便道穿越34公里的无人区,花费8600余万元修建电力设施、拉起电网。”

面对建设中的难题,没有科技含量很难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西镇项目坚持科技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项目管理全过程,在管理、设计、施工、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项目科技水平。

为充分发挥钢结构桥梁装配式施工优势,西镇项目首次将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大规模用于山岭重丘区,平曲线半径小,极限用至460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钢板混凝土组合梁,主体用钢量达2.48万吨,钢梁采用Q345qDNH(耐候钢),为国内首次免涂装耐候钢大规模应用于钢板梁桥梁。

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的同时,西镇高速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创造了全国第一:西乡泾洋河特大桥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形式进行修建,该段全长12.04km,其中钢混组合梁桥长6.15km,箱梁桥长5.89km,全桥366跨,设计箱梁1552片,板梁3436片,使用钢材24200吨,为目前全国最长的钢混组合梁桥。

同时,该项目按照“标准统一、实时掌控、交互关联、服务高效、决策科学”的原则,通过创建BIM+GIS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将各级单位连接在一个数据动态集成、信息高度共享的多元结构、多功能的可视化综合管理系统中,实现工程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通过开展工程细节设计创新,消除质量通病,提升工程品质。针对项目大量沿河纵向桥的特点,创新设计了桩柱连接永久钢护筒,确保了桩柱连接质量;桥梁护栏采用外包式,线型平顺,整体美观;隧道电缆沟槽采用可拆式复合树脂盖板,环保方便;隧道施工中创新双连拱隧道开挖工法,省工提效,节约了工程造价;全线桥梁混凝土组合式护栏方钢横梁采用喷塑工艺防腐,外形美观,使用耐久。

作为“十三五”期间全省交通扶贫项目、我市重点建设项目,西镇高速连接着镇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公路,给沿线群众带来的深远影响和绵长福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