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电商+小种小养”富了兴隆镇

2020年12月22日,记者一行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镇巴县兴隆镇大河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服务站负责人王举正在用微信跟农户联系:“老张,你家里还有没有洋芋,有的话今天下午4点前送到我这里来,一元一斤。”农户张建能回应:“家里还有1000多斤,等下就送过来。”

镇巴县兴隆镇地处大巴山腹地,镇上最远的村庄距离县城60公里。山里集中连片的土地少,难以发展规模化种植,兴隆镇的村民就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山沟田坎的小块土地,发展袖珍型的中药材、蚕桑、有机蔬菜、食用菌等“小种小养”产业。

农产品种出来了,销售怎么办?以前,兴隆镇的物资流通主要依靠当地商铺或者流动商贩,如今随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电商网络的建立,老百姓家中“小种小养”的农产品也不愁销了。

“村上的电商服务点主要是负责信息收集,镇上的电商中心定期发布产品需求,我们就根据需求联系农户,统一收购,然后再送到镇上的电商中心统一发货销售。”王举说,“通过电商,这几年‘小种小养’的农产品销量好了,价格也可以。加上镇上对农户的产业项目有补贴,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

汽车顺着楮河下游方向驶去,记者来到兴隆镇茅坪村,村党支部书记粟榜恩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村里的电商发展情况。

“我们是全镇种大米最多的村,可是以前卖不上价钱,种的人也逐渐变少了。”粟榜恩说,“这几年随着电商发展,再加上新兴的直播带货等形式,老百姓再也不愁销售问题了。就像去年,兴隆镇电商中心负责人何永志通过网上销售,一天就帮助20多户老百姓卖了六七千斤的大米,最多的一家卖了3000多元。估计今年种水稻的人会更多了。”

何永志说:“从11月9日起,我们销售团队就积极筹划销售活动,充分利用‘双11’‘双12’等网络购物节,把销售量再提高一点。仅‘双11’期间,我们通过直播等销售活动,销量就达到2400余单,销售额达到36万余元。”

自2016年以来,按照“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发展思路,兴隆镇聚力发展电子商务,丰富本地产品的销售渠道,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销售难题。仅2020年,兴隆镇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累计达320余万元,帮助200余户群众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

随着电商发展壮大,销售渠道增多,兴隆镇各类产业基地规模也逐年壮大,需要的用工量逐年增多,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问题。同时,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积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扩能增产,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