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汉中日报】党建赋能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记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镇巴县黎坝镇党委

近年来,镇巴县黎坝镇党委坚持把党建贯穿于全镇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建引领和工作同频共振、齐头并进格局,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获评陕西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汉中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夯实基层基础中聚合力

建好队伍打基础。利用村级组织换届的契机,采取两推一选、下派第一书记、公开选聘村(社区)文书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好阵地强服务。多渠道筹措资金,使全镇7个村(社区)全部建成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村组办公议事、党员群众活动、教育培训提供阵地。建好基地提素能。采取整合项目资金等方式,投资500余万元,恢复建成了川陕红色秘密交通线黎坝纪念馆,累计接待县内外党政机关参观学习2000余次。建好机制抓管理。严格落实干部去向公示制、首问首办负责制、挂牌上岗制等制度,对镇村干部推行目标责任管理、过程监督问责、年终绩效考核,与工资、奖惩等挂钩,实行各支部书记按月述职述廉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在服务群众解难题中树形象

下沉一线勇担当。由党员技术能手带头,在全镇成立张仕海瓜蒌工作室、王国润银耳工作室等土专家工作室7个,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带动当地群众及周边乡镇群众万余人发展产业。承诺践诺树形象。组织党员干部向群众作出承诺,办实事、做好事,使其成为农村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联络员、民事纠纷调解员和脱贫攻坚战役的战斗员。分类指导促发展。实行镇党委委员联片指导、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推进,将全镇7个村(社区)划分为先行示范村、加速推进村两个类型,实现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全面提升。创新模式解难题。探索推行“三会治村”,以村为单位,党支部牵头实施,定期召开民情议事会说小事、乡贤理事会论大事、道德评议会判是非,由村民自己做主,集中民众智慧,推动民主管理。

在引领富民兴业中创佳绩

黎坝镇党委坚持抓党建促经济社会发展,探索“支部+党员+贫困户帮扶”“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帮领”等四种模式,全镇7个贫困村487户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其中,由坪垭、杨坪、王家坪、长柏等4个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建成银耳基地、瓜蒌基地、龙虾基地、科普基地,培育带贫经营主体16个,31名党员参与示范带动和管理,346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采取镇主导、村参与、户配合的方式整合7个村级合作社资产成立联合社,通过入股运营,7个村集体资金从“零”发展到固定资产达3000余万元的“量质双飞跃”。实施“三抓三当一引领”工程,采用“党建+三变改革+贫困户”等四种模式大力发展产业,通过三生融合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近年来,先后把36名村级党员干部培育成致富能人,把9名致富能人发展为党员。在全镇创新建立党建综合体8个,让广大群众土里刨金(种植业)、山上生金(林下经济)、水里捞金(水产养殖)、屋顶披金(光伏)、网上淘金(电商)、景色吸金(乡村旅游),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据悉,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463户1572人高质量脱贫退出。《一个贫困镇的乡村振兴之路—镇巴县黎坝镇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启示》在汉中调研刊物刊登;2020年8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型直播节目走村直播看脱贫进行了专门报道。

在增加群众福祉中争一流

黎坝镇聚焦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紧紧抓住脱贫攻坚重大机遇,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和镇村面貌,全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福祉明显增加。镇党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本着“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在集镇区域内先后建成红色交通线黎坝纪念馆一座、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展示销售两个集中区、三个群众文化健身休闲广场、四个移民安置院落、五座桥梁、六个休闲亭,形成“一馆两区三园四院五桥六景”的发展格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跨越式改变。

紧扣“诗酒田园、养心黎坝”建设目标,以建设特色景点、挖掘独特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为抓手,将移民安置社区打造成乡村旅游景区,将基础设施节点打造成旅游景点,将农副产品培育成旅游商品,全力推进“旅居小镇”建设,建成翠竹园、荷花园、彩色健身步道、景观亭等27个景点,10多家民俗及农家乐,年实现综合效益2000多万元,实现了“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田园牧歌、农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