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汉中日报】和美乡村处处新

——镇巴县青水镇向家坪村全民共建美丽乡村侧记

流萤染夏,万物并秀。步入镇巴县青水镇向家坪村,清晨的薄雾笼罩在青山绿水、白墙黛瓦间,一缕缕阳光透过高耸的山坳照耀在整洁的农家院坝、绿油油的田野里,将小山村勾画得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

今年以来,向家坪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突破点,统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工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以前纵有一身的热情和干劲,没有好的出力方向,到头来都是白费力气。现在村上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我们都积极参与,一起行动,把草地变花园、把荒地变菜园。这沿线的道路景观台都是我们就地取材垒好的,新改造的乡村大舞台,让我们闲暇时间也有了更多去处。”41岁的村民董斌治侃侃而谈,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乡村振兴,环境变好,群众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向家坪村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村民自主认领任务清单,通过差异化奖励机制,调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生态治理。在“人人都是主人公”的氛围带动下,村民们不仅用实际行动支持村庄治理,还当起了乡风文明“宣传员”,在开展常态化环境整治的同时,引导带动亲朋好友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在村口,新规划出来的乡村大舞台,俨然成了“乡贤共建微广场”,晚间纳凉时,一场院坝会也在这里拉开帷幕,讲政策、话发展,说问题、提建议……村党支部书记把理论宣讲通过家门口的变化娓娓道来,老党员在“民间课堂”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众在谈天说地的家常氛围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今年在庙垭开垦出了300余亩的产业地,通过前期与几个产业发展大户的走访调研,综合大家的意见后,我们决定发展花椒产业,在种植花椒树苗的过程中,大家伙都出了不少的力,挖地、翻土、运树苗、搬石头……大家齐心协力,目前园里花椒长势喜人,预计丰收后年收入能突破10万+。”向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庭翠说。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向家坪村因地制宜,坚持“抓大不放小”,除了发展花椒产业外,还结合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将荒芜的河滩地变为安置点群众“小菜园”,实现了复垦造地、还田于农。村里的老党员邱武联分享道:“村里把河滩地整理后规划了5亩的菜园子,让安置点搬迁户可以就近种植蔬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活开支,用活了空闲地,还扮靓了村居环境。下个月,计划有20户群众可以抽签认领自家‘小菜园’,大家种上蔬菜瓜果,把这块地彻底盘活。”

自人居环境整治以来,盘活的不仅有土地,还有老百姓的生活。在向家坪村做手工编织10余年的残疾人董伟,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工坊”,他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上考虑到我腿脚不方便,只能干些手艺活,便给我修建了这25平米的加工区,现在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我都可以编扫把、做竹篮,这些手艺活也让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靠着手工编制的收益,董伟的口袋鼓了起来。

为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环境水平,向家坪村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会治理建设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以搭柴房为切入点,开辟出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子,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村委会联合帮扶单位县档案馆总投入约1.5万元,拆除违规占用通道的柴棚后,在安置点沿山空地建成总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聚柴屋”,让原来摆放在楼梯口、过道的柴草有了去处。28个柴棚依次而建,居民柴草整齐堆码放在柴棚中,每个柴房还有专门的编号,为了“一亩三分地”争吵的矛盾彻底消除,大家自拿自放,井然有序。

向家坪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由“一处美”变成“一片美”,以乡村的高颜值提升群众的“幸福值”,小山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