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陕西日报】镇巴:绿色崛起 青山变“金山”

雨后初晴。山城镇巴青山逶迤、云雾缭绕,好似一幅水墨画。

7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镇巴县兴隆镇的怡溪春茶园。从观景平台向远处眺望,上千亩茶园层层叠叠、青翠欲滴,湿润的空气里氤氲着茶的清香。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片茶园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之间,种植的茶叶耐泡、香高、回甘,茶多酚也很高。”行走在茶垄间,兴隆镇党委书记彭渊介绍,茶企依托茶园基地,以“土地流转+茶园务工+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一个茶叶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围绕茶旅融合,镇巴县加快茶叶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制茶体验、茶旅小镇等一体化建设,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实现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两业并进,效益双赢”。

“兴隆镇正全力打造‘云居镇巴·茶栖小镇’文旅品牌。目前,以楮河茗饮茶旅融合项目为核心的楮溪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升级晋档工作已基本完成。”彭渊说。

楮河茗饮茶旅融合项目是兴隆镇近两年新引进的重点项目。“以前,这里是一座荒山。2022年5月,我们开始谋划、建设楮河茗饮茶旅融合项目,陆续建成了2600亩观光茶园、茶叶加工厂、游客中心、山居民宿、茶博研学馆、星空露营地等设施。去年11月,这里被正式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李田介绍,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具有镇巴山区特色和韵味的茶旅融合新高地,建成的半山碧潭垂钓池、花间茶舍、咖啡吧、叠水瀑布等景观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游客近万人次,间接带动全镇餐饮、住宿等收入300余万元。

这是镇巴县以生态为基,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镇巴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为“一县一策”首位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魔芋、畜牧等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位于兴隆镇的镇巴县丰兴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魔芋制品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经过清洗、切片、烘干、制粉、膨化、定型、包装、杀菌等工序,一袋袋魔芋制品被打包装袋后进入市场。

“公司研发的魔芋系列食品热销全国。去年公司年产值超6000万元,今天上午线上订单已经有800多单,预计今年产值突破9000万元。”7月12日,该公司负责人黄朝保说。

秦岭无闲草,巴山多仙药。镇巴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000余种,其中236种入选《中国药典》,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近年来,镇巴县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布局大黄、天麻、重楼、黄精、淫羊藿等品种,持续深化质量品牌建设。

7月11日,位于镇巴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的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检测人员在进行中药材检测。

“园区按照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厂房、冷链仓库、污水处理、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同时,园区为入园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政策申报、投融资对接、产品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镇巴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廖正飞介绍,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2家,引进了陕西本草医药控股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集中药材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近年来,镇巴县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传承创新为驱动、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路径、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着力培育壮大企业,推动一二三产全链融合发展。同时,该县还加强中医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产业创新体系,目前已成功转化落地科技成果5项,取得药品批号207个,申请专利74件,建成生物制药生产线22条,可生产各类中医药产品200余种。

“下一步,镇巴县将围绕生态经济示范县战略定位,加快发展中医药大健康首位产业和清洁能源第二主导产业,落实落细‘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设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生态文旅、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镇巴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龙晓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