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关注

【汉中日报】镇巴赤南镇: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壮丽画卷

近年来,镇巴县赤南镇积极探索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乡村增色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乡村旅游业等,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让昔日条件差、底子薄、经济弱的小镇实现华丽“蜕变”。

产业兴旺“富口袋”

赤南镇位于大巴山腹地,红色底蕴深厚,当年红四方面军红12师曾在此建立陕南县苏维埃政府。该镇立足实际,坚持走“循序渐进、优势先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养加配套、农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产业蓬勃兴起,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啾……啾……”走进赤南镇青脆李种植园区,便能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一行行一排排的果树枝繁叶茂,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诱人的青脆李挂满枝头。

种植户王永红正忙着采摘李子。“我种了900多亩青脆李,现在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还有资金扶持,我有信心把青脆李种好,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王永红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目前赤南镇已建成青脆李1300亩、蚕桑800亩、中药材1200亩、茶叶600亩、花椒700亩,发展养殖企业17家。从2021年至今,累计带动农户2800余户。

产业稳步发展,群众持续增收,如今,赤南镇逐步形成了“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性互动,产业和就业稳步推进,形成了当地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的重要步调。

乡风文明“富脑袋”

    漫步赤南镇梅坡村,屋舍整齐干净,美丽庭院花香四溢,一户一庭院,一院一风景。

“出了家门就是‘风景’,泥土路不见了,绿化搞起来了,农闲了还可以去健身广场锻炼身体,交通也方便,一点不比城里差。”正在和朋友们在树下乘凉闲聊的村民姚秀满感慨道,村里越来越美了,我们也跟着享福了!

过去,梅坡村路上经常布满灰尘,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既不美观,也不卫生。2021年以来,该村以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村为契机,以“村容整洁、环境优美、适宜人居”为目标,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公益岗、群众共同参与,重点围绕路、沟、坡、群众房前屋后,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梅坡村制定了接地气、有乡愁的村庄规划,建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乡风文明先锋队,以“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创建评比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盘活闲置资源,做好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将“院景”变“钱景”,实现村庄靓起来、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我们村还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党建引领、典型示范、志愿服务、文化带动等方式,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脑袋‘富起来’。”梅坡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琼介绍说。

乡村旅游“润生活”

初秋时节,坐落在青山绿水环抱中的赤南镇袁家坝村,宁静而美丽。村里传统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其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这里的袁家坝古村落始建于清朝年间,历经岁月洗礼,如今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

2015年袁家坝村被评为“镇巴县乡村旅游示范村”。此后,袁家坝村一边大力进行村容村貌整治、房屋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边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这里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我们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农家乐老板王家权兴奋地说,特别是在节假日,村里的农家乐常常爆满,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袁家坝村已开办农家乐3家,农家餐馆经营主体每年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生活越来越滋润。

李子园里欢声笑语、蚕桑基地一片繁忙、红色景点游人如织、李子树下张张幸福笑脸……在赤南镇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人们的血脉,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村民们继承了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