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兴隆镇枫桥经验结硕果 乡村治理绘新篇

今年以来,兴隆镇在平安镇巴创建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促进了和美乡村建设。各村(社区)积极落实全镇统一部署,通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回应群众关切,使得“枫桥经验”在各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结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累累硕果,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工作中,该镇依托“主题党日+”和深化拓展“五星创建,双强争优”等党建主题活动,对标“和谐星”标准,积极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践行,共创共建和谐星”活动。工作中,以“主题党日+普法宣讲”平台,设立党员争创先锋岗,形成了村有普法先锋,户有守法模范的新局面。在工作措施上,积极落实平安镇巴建设总体部署,认真开展平安兴隆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律明白人”培育等工作,不断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壮大“懂法”队伍,让人民群众依法办事,自觉守法护法用法。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各村(社区)定期召开村民“院坝会”,听民说事,为民解忧,对进知解和民情大走访发现的村民矛盾纠纷,建立调解台账,形成明细清单,组建网格员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专班,由联村(社区)包片的镇司法干警任调解指导员、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调解组长,限期调解,调解结果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墙回音壁”上公开公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让村民不跑冤枉路,群众评价好。

妥善调解事心双解。该镇积极推进“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新模式,实现了基层人民调解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开启了“枫桥经验”结硕果·为民服务绘新篇”的新征程,受到全镇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镇调委会的指导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展现出乡村治理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为高质量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职能,镇调委会在工作中依托“调解+”模式,大力开展“警司联调”重大民事纠纷调解工作。今年初,该镇水田坝社区老场组村民张某某反映在兴隆镇一食品公司上班劳动中脚受伤,医院诊断为髌骨骨折,住院9天治愈出院,请求赔偿。由于诉求金额较大,双方意见不统一,兴隆司法所牵头,与兴隆派出所包片民警、社区网格员一道多次深入群众中走访调查,与当事人双方多次沟通,“以案说法”最终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张某某得到赔偿款23000余元,并全部履行到位,通过调委会回访,已经“事心双解”,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这一成功调解“案例”,既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具体行动,意味着在兴隆镇“枫桥经验结硕果”之后,开启了“警司联调谱新篇”的新局面。像这样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妥善解决,都是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细心分析、用心调解的成果。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及时地“下访”遏制了“上访”,让矛盾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达成和解,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升级。

创新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各村(社区)不断拓展信访矛盾“调解+”模式,高度重视“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乡贤及村民代表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积极作用,走好群众路线,凝聚平安建设力量,确保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打好矛盾纠纷化解“歼灭战”,不断完善领导挂帅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协调处理“联调机制”,建立工作专班,一事一办,专人专班,推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案责任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确保信访量下降,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日前,工作专班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法律援助,由包案领导带队,已远赴汾阳、榆林等地为受伤民工维权,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像这样助民维权的法律援助服务,镇、村(社区)已常态化推进,为维护一方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目前该镇成功调解邻里、土地、山林、建筑、经济合同等民事纠纷27起。同时,镇村(社区)调解委员会高度重视各类信访回复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起信访案件,不但积极回应“线上信访”,还认真处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反映的问题,回复满意率达100%,对近几年刑满释放和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开展走访、帮扶教育和监督管理,各类信访问题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全镇出现了发案减少、事故下降、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的乡村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