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归业主?”“打闹受伤责任有划分?”近日,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的教室里,学生们围坐讨论民法典与生活的关联。作为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重点活动,该校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民法典走到师生身边”为主题,通过“思政课+主题班会+案例视频+公众号”四维联动,让法律从“文本”走进“生活”。
思政课播撒法治种子。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结合“游戏充值退款”“校园借款纠纷”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重点解读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民法典基本原则,通过“情景快问快答”“漫画说法”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借同学的书弄丢要赔偿”“保管物品丢失需担责”等日常行为都是有法可依。
主题班会学生变身“普法员”。活动期间,全校41个班级开展了“民法典进校园”主题班会,学生自编自导了情景短剧《操场风波》《文具保管纠纷》,扮演“小法官”现场“断案”,从“校园矛盾”“网络行为”等角度主动“找法”“用法”。班会课后学生在采访中说道:“以前被动听,现在自己演,记得更牢!”,学生在普法课堂参与度从60%跃升至95%。
联动延伸至家庭。活动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大屏幕循环播放《民法典普法案例》视频,“未成年人打赏追回”“宠物咬伤担责”等真实案例引发了广大师生热议;学校还推出了“普法”专栏学习,通过图解“未成年人权利”、问答解读“校园法律问题”、家校联动等方式开展普法,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家长在交流中也纷纷感慨:“孩子回家讲‘隐私权’,我们也跟着学了!”
普法不是终点,而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的起点。学校将把民法典学习纳入“每月一主题”德育计划,通过“法治副校长进课堂”“模拟法庭”等活动持续深化,让“遇事找法”成为师生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