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渔渡镇:赤子情怀润乡间 扁担挑起鱼水情

“我是代家坪长大的娃,乡亲们的难处就是我的难处!”在渔渡镇抗旱动员会上,董平飞攥着发皱的草帽,一句话让全场动容。这位皮肤黝黑的运输司机,用改装皮卡和磨光的扁担,在三十里山路上写下了一曲动人的抗旱壮歌。

旱魃肆虐民生艰赤子闻讯急驰援。2025年初春,渔渡镇元坝村代家坪组遭遇罕见旱情。海拔700米的山地上,蓄水池干涸见底,20余户村民守着空水缸发愁。镇党委政府发出抗旱号召当日,董平飞毅然停运了月入过万的砂石运输车,将陪伴多年的皮卡改造成“移动水窖”。拆卸座椅、加固水箱、裹上防晒棉……妻子心疼新车,他却说:“车漆刮了能补,人心渴了难医!”

车载甘霖润乡梓一副铁肩担日月。清晨鸡鸣时分,董平飞已载着满满一车“救命水”盘旋在挂壁公路上。30公里险途,12道急弯,烈日把方向盘烙得发烫。为避开高温蒸发,他专挑晨昏赶路;见独居老人蹒跚取水,又卸下水桶换扁担。“飞娃子来啦!”当清泉注入马忠廷家里的老陶缸,老人浑浊的眼里泛起泪光。连续几日,他的里程表跳出150公里,白短袖结出盐霜,却让10户20人的炊烟从未间断。

凡人微光映初心清流激荡振兴梦。镇干部要给他补贴油费,这位憨厚汉子连连摆手:“我爹当年步行十几里找水,如今该我接这根扁担。”他的皮卡辙印里,生长着“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老温情;晃悠的水桶中,荡漾着“党员群众一家亲”的时代新篇。当最后一户水缸装满水,董平飞又默默擦起了运输车——那些烈日下的奔波,早已化作润泽乡土的精神涌泉,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潺潺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