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时政新闻

春风送暖千万家 真情托起幸福梦——我市“十三五”时期“稳就业”工作综述

居民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就业稳,则本固、邦宁、心定、民安。 

2016年—2020年6月底,我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8.4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6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26万人,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均保持了4万人以上的规模,年均增长1.4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0%;培训城乡劳动力10.2万人,其中创业培训1.67万人;累计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7000余个;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创业4.6万人,发放贷款23.01亿元,带动就业18.5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422.6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0%左右,控制在4.3%的目标内。 

数字背后是民生。“十三五”期间,汉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全覆盖、低失业、高和谐”总体目标,按照就业优先战略整体要求和“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目标,全市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优化服务——让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10月16日,佛坪县桥头广场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以“稳就业”为主题的政策宣讲暨招聘活动,现场有家政、餐饮、快递等众多岗位。“前几年,我一直在浙江那边的电子厂上班。疫情原因就一直留在家里。这次过来应聘发现咱家乡的企业也很多,抛开日常开销,工资不比南方低。”刚参加完应聘的刘先生发现很多岗位都适合自己,他笑着说:“就等着人家通知我上班了”。 

和刘先生一样,通过招聘会找到合适工作的求职者还有很多。据了解,全市12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常态化提供人才招聘、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还筛选9家优质诚信的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入驻人力资源市场大厅,提供本地、国内、境外等多元化的就业服务。开发微信“招聘求职小程序”,开通“汉中市人才招聘云服务平台”等,让劳动者根据自身需要在线挑选适合岗位就业,实现“线上+线下”就业“一条龙”就业服务。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450余场次,服务就业人群300万人次。 

此外,深入推进岗位技能提升、以工代训等工作,认真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落实援企稳岗补贴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不裁员或少裁员。 

“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积极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至2019年底,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21.3万户,带动就业90余万人;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56个,累计孵化企业2313家,带动就业10156人,帮助101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创新工作——让重点群体前程锦绣

 我市重视重点人群就业,下大力气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切实守好民生底线。

26岁的庞雅珊毕业于延安大学,她家是佛坪县西岔河镇西岔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她一直想在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同时照顾家庭。大学毕业后,她通过事业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定向招聘考试,成为佛坪县陈家坝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如今,加上绩效工资、乡镇补贴及偏远地区补贴,庞雅珊每个月有4900元的收入。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稳定了基层人才队伍。除此之外,还有“三支一扶”、社区基层服务项目招聘等,加大求职创业补贴力度,常态化发布就业见习岗位公告……“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有高校毕业报道人数3.33万人,实现就业3.05万人,就业率91.6%。 

低学历、低技能是阻碍农民工求职的“绊脚石”。对于农民工这类就业困难群体,政府部门给予他们了更多关爱。我市是劳动力资源大市,往年到正月20号左右,全市至少有30万农民工已经到达就业岗位,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地区实施了交通管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如何才能安

全快速到达,是农民工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为此,我市联合外省政府部门和用人单位,集中组织专车、专列、包机,护送农民工返岗复工。聚焦城镇重点群体,开设就业绿色通道,定期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行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落实“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落实的15项措施等。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贫困劳动力群体,打出“公益岗位、社区工厂、就业基地、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定向招聘”“七个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帮其需、助其急、扶其所长,共帮助3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转移就业23.5万人,全市“零就业”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从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再到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我市将为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就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