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岭镇紧扣县委、县政府“三个年”活动部署及市县民政局《2025年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要求,聚焦社会救助“精准度、规范度、公信力”三大核心,通过“强培训、深摸排、严监管”组合拳,推动社会救助体系提质增效,守护困难群众“救命钱”“暖心款”。
从“理论武装”到“实战提能”,锻造专业经办队伍。长岭镇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构建“政策掌握精准化、流程规范标准化”工作机制。重点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双轨并行的业务能力提升机制:一是强化系统培训夯基础。聚焦基本民生保障政策落实,围绕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规范,累计举办专题培训会3场,组织镇村干部及救助经办人员等参训人员达120余人次。系统梳理审批流程中的21项政策要点,围绕“家庭经济状况核算”“渐退期管理”等业务难点,组织开展典型案例模拟推演,切实提升政策执行精准度。二是深化业务指导促规范。建立“点对点”结对指导机制,选派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采取定期下沉村社开展“现场答疑与实务带办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破解基层经办中存在的“政策执行标准偏差”“操作系统应用不熟练”等共性问题,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制度落实不打折。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筛查”,织密问题排查网络。创新构建“大数据+铁脚板+大走访”三位一体排查监管体系,实现救助对象动态监管全域覆盖:一是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核查精度。依托陕西智慧民政综合服务平台预警监测系统,对全镇827户救助对象开展涵盖车辆资产、金融存款、工商注册等26项关键信息比对分析,建立异常数据动态管理台账,精准锁定19户疑似问题对象。二是压实核查责任,深化入户走访。组建镇村两级联合核查专班,对疑似对象实施“敲门见人”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查证件、看住房、问收支、访邻里”四维核验法,逐户建立家庭经济状况档案。累计清退不符合保障条件对象7户,新增纳入保障范围3户,切实做到保障对象精准识别、动态调整。三是畅通监督渠道,构建共治格局。通过设立民生保障专项举报热线、村务公开意见箱等多元反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累计受理群众反馈线索5条,均按程序完成核查处置,形成“排查有精度、处置有速度、监督有广度”的闭环管理机制。
从“制度约束”到“全程监管”,扎紧权力运行笼子。创新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公开”全链条闭环监督机制:一、强化事前预防,扎紧制度笼子。严格贯彻《社会救助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救助备案制度》,组织专班对经办人员近亲属享受救助情况开展全面摸排,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可追溯;二、深化事中监管,压实主体责任。组建民政、纪检、财政三部门联合督查组,灵活运用“四不两直”工作法,对救助档案开展交叉核查,重点督导民主评议程序规范性、公示公开时效性等关键环节,针对发现的5类12项问题建立整改台账,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销号;三、细化事后公开,构建阳光机制。建立“线上+线下”双公开体系,通过镇村两级公示栏按月公示救助对象名单、保障金额等要素,依托村级微信群等方式同步推送政策解读和监督渠道,累计发布公示信息28条以上,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实现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
长岭镇将以此次集中整治为契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成效,把社会救助领域不正之风整治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结合,通过“政策找人”“服务暖心”等创新举措,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向“品质保障”升级,让民生底线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