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乡镇动态

黎坝镇:农业保险筑屏障 守护粮仓保安全

为切实提高农户抵御农业风险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黎坝镇干部的身影正穿梭于田间地头,将一份份特殊的“定心丸”——农业保险,送到黎坝镇千家万户的农民手中。他们深知,稳住农业基本盘,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农业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风险屏障。

走村入户讲透政策,算清“长远账”。为确保政策红利不悬空、不落空,镇村干部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力求做到全面覆盖、精准宣传。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保险的保障范围、理赔条件、保费缴纳及政府补贴等关键信息,使农户对保险政策有清晰的了解。

“老哥,咱种地,最怕老天不给脸。一场雹子、一场涝,眼看要进仓的收成,眨眼就没了。”在关门村,驻村干部老邹坐在农家的板凳上,掰着手指头给李老汉算账,“咱这玉米保险,一亩地保费才十来块钱,政府还给补贴大半。万一真遭了灾,最高能赔五百块!这是实打实的保障啊!”他翻开宣传册,逐条解释保险责任、赔付标准,把那些看似拗口的条款翻译成农民耳熟能详的“大白话”,把保险带来的风险转移功能,凝练为一句朴素真理:“这是给咱辛苦一年的收成,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保护伞’!”

镇村干部服务下沉,打通“最后一米”。为确保惠农政策精准滴灌,镇村干部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化身“流动服务队”,将办公桌搬到晒谷场、村头树荫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通过讲述以往参保农户在受灾后获得保险理赔,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恢复生产的真实案例,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村民老王感慨:“干部们直接到家门口办手续,省了咱们来回跑腿的麻烦,干部把政策送到手边,咱种粮心里更有底了!”这份“送上门”的服务,让无形的保障真切地落到了农民的心坎上。他们一对一进行宣传,通过移动设备现场录入参保信息,手把手指导手机投保;针对留守老人,推出“子女远程授权+干部代办”服务;更在农忙时节开通“流动窗口”,只要一个电话,村干部就到田里办理农业保险,不误农时。如今,全镇水稻、油菜、玉米等粮食作物投保率已突破85%,特色粮油作物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这一纸保单,保的不仅是自家收成,更是国家粮仓的安全根基。它让分散的农业生产者拥有了对抗风险的系统性支持,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有了坚实保障。

农业保险风险兜底,撑起“定心丸”。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接受度,镇村干部还积极协调保险公司,简化参保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工作人员耐心协助农户填写参保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向农户承诺在理赔过程中,将全程跟进,监督保险公司快速、公正理赔,让农户无后顾之忧。7月10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曾让种植大户老吴玉米地几近绝收。正是农业保险的及时赔付,让老吴渡过了难关,得以重整旗鼓。如今再提起保险,老吴言语间充满信任:“有了这保险托底,心里就踏实多了!天灾无情,可政府替咱想在了前头,兜住了底。”这份源于实践的信任,正口口相传,逐渐转化为乡亲们踊跃参保的行动自觉。

截至目前,黎坝镇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参保率稳步提升。越来越多农民认识到,这份投入微薄的小额保险,已悄然织就一张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无形巨网。它承载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老智慧,更托举着“端牢中国饭碗”的时代重任。

下一步,黎坝镇将持续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强化服务保障,筑牢农业保险屏障,为全镇玉米、水稻、油菜等种植撑起“保护伞”,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