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乡镇动态

巴山镇:汛情当前,巴山镇干部筑牢防汛“安全堤”

“七上八下”汛期关键期,强降雨预警频发、地质灾害风险陡增。巴山镇全体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扛起防汛重担,从值班室到村社院落,从隐患排查现场到群众转移一线,用“脚步”丈量安全、以“实干”守护民生,织密织牢防汛减灾“保护网”,让汛期里的“安全感”直抵群众心间。

“岗”在一线:24小时值守不打烊,指令畅通“无延迟”。“现在雨势加大,立马核查栗子垭村低洼地段积水情况!”8月中旬的一个雨夜,巴山镇应急值班室里,值班干部紧盯气象预警信息,一边快速记录雨情数据,一边通过工作群向各村社下达核查指令。

为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巴山镇全面激活村社值班值守机制:全镇7个村(社区)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三级值守模式,24小时轮班在岗。值班室同步打通“雨情监测—信息上报—指令传达”快速通道,实时对接气象、水利部门,对可能出现的滑坡、内涝等风险,第一时间推送至群众微信群,累计发布预警信息80余条,确保“预警在前、准备在先”。

 “查”遍角落:入户摸排织密安全网,隐患清零“不遗漏”。汛期以来,巴山镇把“隐患排查”作为防汛核心任务,组织镇村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拉网式”入户排查。排查重点锁定三类区域:一是老旧房屋、土坯房集中区,二是河道沿岸、低洼地段,三是地质灾害监测点;重点关注三类人群: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家庭。排查过程中,干部们对发现的屋顶漏雨、排水不畅、边坡松动等问题,现场标注位置、记录情况,能即时整改的当场处置;无法即时整改的,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动态监测。

“撤”得及时:温情护送守牢生命线,群众安置“有温度”。得知新一轮强降雨即将来临,巴山镇村干部再次来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家中,上门动员转移。对排查出的高风险群众,巴山镇坚持“主动转移、提前转移”原则,制定“一户一策”转移方案:干部上门耐心讲解风险,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搬运行李;安置点选在地势较高、设施完善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广场,提前备好被褥、方便面、矿泉水、常用药品等物资,还安排专人负责安置点卫生消毒和生活保障。

 “防”护不松:长效监测筑牢后续盾,安全底线“不松懈”。为传达落实防汛会议精神,巴山镇召开防汛工作调度会,镇党委书记强调后续防范重点。汛情缓解不代表防控放松。巴山镇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组织干部对已转移群众开展“回头看”,严禁提前返迁,同时定期巡查隐患点,对清理过的排水渠、修补过的堤坝再次核查,防止隐患反弹;另一方面,在安置点和各村社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通过现场演示、发放手册等方式,教群众识别灾害信号、掌握自救技能,累计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此外,镇里还组建了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从“守岗”到“排查”,从“转移”到“保障”,巴山镇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正如镇干部们常说的:“汛期不结束,我们的责任就不落地。只要群众安全,再累也值!”如今,巴山镇的防汛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基层干部的身影穿梭在村社角落,成为汛期里守护群众的“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