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清晨,青水镇薄雾缭绕,阳光穿透云层,在青瓦白墙的苗族风情建筑间流转,明暗交错处,丁达尔光如碎金般洒落,晕染出朦胧的诗意。这片祥和之地,曾承载着王某某一家平淡而踏实的幸福。然而,这份安宁曾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
今年六月,妻子张某某因持续乏力就医,最终被确诊癌症。高昂的治疗费让这个平凡的家庭瞬间愁云密布。“绝不能让老王家因为治病返贫!”青水镇镇村两级干部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成专项帮扶专班,下沉入户详细核查家庭收支、医疗开销、劳动力状况等信息,迅速制定“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就业帮扶”三维帮扶方案,一场精准高效的帮扶行动就此启动。
帮扶的“及时雨”,源于一套灵敏高效的创新预警机制。为筑牢防返贫监测底线,镇巴县委农办牵头整合医保、民政、卫健等14个行业部门资源,优化升级联合预警体系,将“事后救助”转变为“前置预警”。各部门每周汇总数据,重点筛查“高额医疗支出”“住院费用未结清”“收入骤降”等风险线索,精准推送至各镇办,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正是这一机制——灵敏的“前哨”,让张某某的情况第一时间进入了帮扶视野。
依托预警信息,青水镇迅速启动“回响”响应机制,推动政策红利直达群众。村干部全程协助王某某整理住院病历、费用清单等申报材料;镇社保所业务人员同步启动低保审核程序;镇级防返贫监测业务人员指导村级,召开防返贫监测风险研判会,综合评估家庭情况——虽家庭综合条件不符合“三类人群”监测对象标准,但经集体研究,决定将张某某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从风险预警到政策落地,从精准施策到持续跟进,形成“监测-干预-帮扶-提升”的韧性闭环。
政策护航下,张某某的治疗难题迎刃而解。医疗总费用66010.36元,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多重报销后,个人仅承担4829.69元。如今,张某某病情稳定,后续治疗有保障。更让人欣慰的是其大女儿,在帮扶过程中深受触动,经帮扶经历的感召,在村干部的推荐下,借助就业帮扶政策,计划回到村上工作,并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家乡的干部从来没有丢下我们。”她说,她立志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困难家庭,同时为家庭增添劳动力。这一段经历成为她生命最厚重的注脚。
时下秋意渐浓,青水镇的秋收氛围愈发浓厚。在“前置预警、精准响应、靶向帮扶”机制的保障下,像王某某这样的家庭正稳步走出困境,重拾幸福生活。而那些穿梭在村落间的帮扶身影、落到实处的惠民政策,就像清晨的丁达尔光,不仅为困难群众点亮了生活希望,更织密了防返贫“保障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民生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