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的通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能不能修一修?”“香菇基地招工啥时候开始?”……近日,大池镇五个村(社区)陆续召开院坝会,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心事”说出来,将“难题”摆上台,一场场接地气、解民忧的院坝会,成为大池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统筹部署强保障,院坝会覆盖无死角。大池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开展“拉家常、问需求、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建立常态化院坝会机制,明确“每周至少1次”的工作要求,将镇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力量进行整合,按村划分工作专班,确保每一场院坝会都有专人组织、专人记录、专人跟进。同时,提前通过村广播、微信群、入户通知等方式,告知群众院坝会的时间、地点及核心议题,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确保议事过程“广覆盖、无遗漏”,让每一位村民都有机会表达诉求、参与乡村建设。
聚焦重点定方向,院坝会内容贴民心。各村院坝会紧扣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与镇域发展重点,精准确定议事内容。在产业发展方面,围绕蚕桑种植、反季节香菇培育、黄花采摘种植等核心产业,开展政策解读、技术指导与需求收集,助力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产业难题;在民生保障方面,针对基础设施完善、养老医疗服务、教育资源配套等群众关切,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明确改进方向与推进时限;在乡村治理方面,围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共建美好家园。通过精准聚焦重点,让院坝会成为群众“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民生平台。
健全机制抓落实,院坝会实效看得见。为避免院坝会“走过场”,大池镇建立“诉求收集-分类整理-限时办理-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每场院坝会后,镇司法所及时梳理群众提出的诉求与建议,按“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矛盾调解”等类别分类建档,明确责任主体与办理时限;对能当场解答或解决的问题,现场给予回应;对需多站所协同推进的复杂问题,上报镇党委统筹协调,定期向群众反馈进展;办理完成后,通过二次院坝会、村公告栏、微信群等方式公示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院坝会成效纳入干部考核,确保各项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凝心聚力促发展,院坝会成为助推器。随着院坝会常态化推进,大池镇各村逐步形成“干部主动问、群众积极说、共同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院坝会,不仅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拉近了干群距离,增强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产业发展上,群众发展信心更足,参与产业的热情持续提升;在民生保障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便利度显著提高;在乡村治理上,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下一步将继续优化院坝会形式与内容,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与群众需求,动态调整议事方向,让院坝会成为收集民意的“直通车”、解决问题的“减压阀”、凝聚合力的“黏合剂”,切实以院坝会实效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