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由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近十年来最严峻挑战,据工商联调查显示,2024年实体商铺空置率达28.6%新高,但核心商圈租金同比上涨12.3%,形成"冰火两重天"格局。目前我县初步调查,以20平米左右城中心临街商铺年租金突破5万元,相当于商户单日流水70%用于支付房租。这种结构性矛盾正成为压垮实体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现状问题分析
1、供需失衡:从2018年开始县城陆续很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省市驻县单位把临街门面房收回改成办公用房,仅有的私人商铺就成了稀缺资源,房租一路走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成本带来高物价,在经济下行时期,高物价使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购买力下降,最终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倒闭潮。存续线下实体商户无奈转嫁商品成本,消费降级及周边市县假日经济虹吸现象愈演愈烈。
2、统筹协调机制缺陷:有些商业地段优越但门面空置率高,城南、城北新建商圈也空置闲置资产,现行"价高者得"的竞价模式推高租金,租期普遍缩短至1-2年,经营者缺乏稳定预期及投资信心。
3、政策支持不系统:部分商户以短期运营项目为目的缺少底层商业逻辑导致短租或没实质性营业后倒闭,传统文化类、民生服务类由于房租及人员工资压力大举步维艰。
(二)、建议
为充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提升门面房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1. 由县财政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园区管委会配合,联合各产权单位组建“门面房盘活专班”,统一协调管理。 对城区机关事业单位门面房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动态数据库,公开位置、面积、租金等信息,实现“一房一档”透明化管理。
2. 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或国有平台公司运营,采用“统一规划、分类招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根据区位、业态、市场行情差异化定价,探索“短期免租+阶梯租金”“租金与营收挂钩”等弹性政策,吸引优质商户。
3.优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对门面房用途调整、装修改造等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备案周期。对用于民生服务、扶贫助农、文化驿站、公益类业态的门面房,减免部分租金或给予财政补贴。探索“政府+企业+社区”合作模式,允许社会资本通过PPP、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盘活。
总之盘活机关事业单位门面房及闲置资产是补齐社区服务短板,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优化街区商业生态、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抓手。建议县政府统筹部署,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式推进,服务县域民营实体经济,进一步激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新局面。